Kite AI:打造智能体的应许之地
原文作者:@0xPrismatic
核心要点-
当前,绝大多数AI智能体仍被困在「沙盒模式」之中。由于缺乏必要的底层基础设施,它们无法进行规模化的交易、支付或协作。这就好比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汽车被永远困在停车场里,无法真正上路行驶。
-
Kite正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技术栈来打破这一僵局:一个专为智能体设计的Layer 1区块链与开发者平台,在运行时就已经内置了信任、支付与协作机制。其独创的「智能体护照」系统,为智能体赋予了可验证的身份、明确的支出限额和操作边界。智能合约则高效处理资金托管、服务等级协议(SLA)以及争议解决等关键环节。
-
自测试网启动以来,Kite已经成功处理了来自5300万用户的超过12亿次智能体调用,处理性能从最初的每秒1次推理,跃升至每秒超过450次。整个网络基于「人工智能证明(Proof of AI, PoAI)」共识模型运行,该模型根据任务的实际完成效果,对数据提供方、模型构建者和服务运营商等贡献者进行精准激励。
-
Kite的终极目标是成为「智能体互联网」时代的去中心化AWS,让无数AI智能体能够跨越不同平台,无缝预订行程、完成购买,并执行各类复杂任务。
试想一下,如果您每次乘坐Uber都需要亲自指挥司机走哪条路、收多少钱、何时去加油,甚至每个转弯都需要手动批准——这就是当今AI智能体面临的真实处境。问题并非模型能力不足,而是基础设施尚未就位。
仅在美国,分析师预计到2034年,智能体市场规模将逼近690亿美元,届时将有数十亿智能体自主运行。尽管推理成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,企业将智能体部署在沙盒环境中的可能性,仍然是投入实际应用的3.4倍。
仅在美国,分析师预计到2034年,智能体市场规模将逼近690亿美元
这背后有其深层原因。
当今的智能体在自动化流程和数据摘要等任务上表现出色。但一旦涉及真金白银的交易或需要多方协作时,它们就会陷入停滞。这无异于我们造出了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汽车,却规定它永远不能驶出停车场。
关键的缺失环节是一个能够支撑高度自主性的信任基础设施。智能体需要和人类社会一样的基础原语:可验证的身份、自主的支付能力,以及可强制执行的协议。缺少这些,它们将永远停留在原型阶段。
Kite的出现,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。
Kite的故事始于2022年的ZettaBlock。当时的目标非常明确:让Web3数据处理变得更快速、更清晰,对开发者更友好,产品定位接近Snowflake或The Graph。到2024年初,ZettaBlock已成功将自己打造成「机构级」的Web3索引与分析平台,获得了包括EigenLayer、Sui、Chainlink在内的多个头部项目青睐,为其提供基础设施支持,发展势头迅猛。其软件设计理念十分鲜明:SQL优先、严格的schema设计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。团队成员曾在Databricks、Uber和Salesforce等科技公司构建过真实的大规模系统,从产品中能够清晰感受到这种深厚的技术积淀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
- 三箭财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