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inbase 也逃不过 996
撰文:林晚晚、Jack、EeeVee
Coinbase 把中国人那套 996 学走了。
CEO Armstrong 在推特炫耀:纽约团队已经集结加班加点开发 Everything Exchange(万能交易所),每天 9 点到 9 点,甚至更晚。
原本一条普通动态,却在评论区引发激烈分裂:欧美网友批评这是病态的过劳文化,亚洲网友却轻描淡写:「在中国很正常,没什么好炫耀的。」
然而 996 只是表象,背后是 Coinbase 真实的焦虑。
2025 年 Q1,Coinbase 净利润同比暴跌 94%,交易收入全面下滑;Q2 财报净利润为 14 亿美元,乍看之下很高,但这笔数字更多来自 Circle 投资的账面增益,而非自身造血。所以 Coinbase 真正的现货交易业务仍在塌缩,而 ETF、链上交易与 Robinhood 的合围,让这家曾经的「合规之王」,显得愈发被动。
这不是 Coinbase 独有的困境,交易所都在寻求更卷的 996 和更有空间的转型。
因为摆在 Coinbase 们桌上的问题愈发尖锐:加密交易所的黄金年代,还能延续多久?
从华尔街到华盛顿早在五六年前,Coinbase 就明白:若想走得更远,交易所绕不开四个字,合法合规。
2019 年的一个下午,Brian Armstrong 第一次走进国会山。他手里提着幻灯片,准备像创业者面对投资人一样,把加密解释给议员们听。
但迎面而来的问题,却让他哭笑不得:「哦,所以你是比特币的 CEO?」
还有人问:「这是一个电子游戏吗?」
那一刻,他意识到:这不是一场辩论,而是一次「跨物种沟通」。
事实上,这并不是 Armstrong 第一次被迫直面「误解」。在 Coinbase 上市之前,他多次回忆过作为创始人的孤独时刻——在加密仍处灰色地带的那些年,几乎没有银行愿意与 Coinbase 合作,连最基本的工资发放和企业账户都成了难题。
他坦言,那时候的每一次谈判,都像是在向传统金融体系「乞求」一条生路。
创业初期,Armstrong 曾经天真地以为:只要守法,就能心无旁骛地做产品。但随着 Coinbase 做大,他发现监管的模糊本身就是武器。SEC 主席 Gensler 用「不清晰」作为借口,对整个行业开火;参议员伊丽莎白·沃伦甚至试图把加密描绘成「金融毒品」。
这种经历,让他比外界想象中更早、更深地意识到「合规」的重要性。相比行业里许多追逐流量的同类公司,Coinbase 从创立伊始就选择走一条看似更慢的路径:主动申请牌照、执行 KYC/AML、反复与监管沟通。
Armstrong 于是明白:如果不主动塑造规则,就只能等着别人替你盖棺定论。
于是,他开始改变打法。除了继续飞去华盛顿充当「教育者」,他组建了政策团队,出资创建 StandWithCrypto.org,给每位议员做「亲加密指数」,甚至不惜注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 Fairshake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
- 三箭财经